努力不守恒定律


努力不守恒定律插图

很多人一定都曾看到过下面这张图。不难理解,图中用清晰又简单的数学计算,想要试图表达:每天进步一点点,一年下来就会后有几十倍于年初时的收获。

努力不守恒定律插图1

不得不说,这张图非常成功地使很多人相信了背后的逻辑,结果的背后,努力是守恒的。

但仔细想来,这套逻辑玩得很巧妙,用可控的努力偷换了不可控因素,这种不易察觉的思维投射非常具有迷惑性,混淆了对于努力与结果的概念,认为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。

就有非常现成的例子,可以很有力地反驳这种努力恒等于成功的思路,只是这些例子被成功故事的光芒所掩盖,人们更喜欢听成功者讲故事。

要明白,努力只是一种可选的方法,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,比如;人脉、关系、投机等等,结果的出现与努力关系小到你都不敢相信。

中国在公元七世纪发明了火药,而在十四世纪才被阿拉伯人用于军事,这期间我们把火药研究放在了爆竹烟花上面,如果早一些用于军事,是不是南宋也不会轮到到如此悲惨的下场?要说是努力的原因使得中国的火药应用于阿拉伯的军事,似乎完全说不过去。

在上世纪50年代的达茅斯会议中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,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导致不得不暂时放弃研究。在后来项目重启之后,十几年前 Alpha Go 打败李世石,到今天的 ChatGPT ,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。如果跟努力有关系的话,上世纪我们就已经步入了人工智能社会。

你努力学习经济、金融相关的知识,努力工作攒了几万块钱,投入股市后努力盯盘并学习了很多会计知识,遇到了熊市亏了一大半,这个结果似乎也跟你努力没关系。

你高中一刻不休,努力学习和刷题,长期排名年级前列,老师和家里对你有很高的期望,但高考路上由于你在思考问题恰好掉进了因修理而打开的井盖中,不得不在经受一年高中的折磨,结果跟你努力也没必然联系。

此时,如果把图中的数学公式应用于上面的几个例子,得不到任何逻辑上匹配的结论,更不用分析那个 1 和 1.01 所代指的究竟是什么东西。

我上面所说的可能与你之前「努力守恒」的认知是完全相悖的,无论是在学校、社会还是公司都在强调这种努力的重要性,认为努力可以被量化,达到某种程度的积累就可以实现某个愿望,而这很符合儒家天道酬勤的理念。

但当你在「努力守恒」模型中引入一些动态的变量之后,就能清晰地看到复杂度陡然提升,努力只能算得上愿望实现的充分条件,由于过多因素的干扰。之前我曾提到过一个「个体为本模型」的社会学实验,同样解释了努力所起到的作用寥寥无几。

努力所剩下的意义,就只能用于感动你自己。你会沉浸在自己努力所产生的疲倦感之中,并为之炫耀和自豪,躺在功劳簿上批判一切社会的不公,对一切投机的行为嗤之以鼻,长此以往形成的路径依赖助长了你大脑中的线性思考模式,永远是在从结果出发寻找原因。
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