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 为什么说,一定要做一款独立产品


宠物店里的仓鼠

在宠物店或者是超市里,经常会价格很便宜的小仓鼠,它们在一个不停转圈的小铁笼子里面,偶尔会休息一下,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努力奔跑,跑起来带动小铁笼子转得飞快。可无论怎么努力跑,小仓鼠们只要停下来,还是停留在原地。

你上班努力工作,每年都期望公司给你升职加薪,产品上线前几天加班到天亮,平日里用 996 表现自己对公司的忠诚。但你有没有想过,你忙碌的目的是什么,是害怕跟笼子里的仓鼠一样,离开公司就会一无所有回到了原点吗?

年后时间,我在 v2 上经常会看到对于最近找工作很难的帖子,即便是 985 的硕士也一样。透过这些带有个人情绪的帖子,我看到了很多人对于丢失工作的恐惧,也看到了离开公司后个人事业的湮灭。

很多人把今年的失业归类为经济转型带来的问题,而眼下似乎正好是社会经济转型青黄不接的阶段。在我看来,并不是像媒体说的市场在从增量转到存量这么宏大的过程,宏观经济本质是期望,这对个人并没有很强的决定性作用。我看到是真正眼光独到的人仍然能够赚钱,而把自己作为工具的人只能眼看着被时代刷下去,就这么简单。

时代在变,基础设施在变,社会结构在变,人的需求在变,你的思想也要变。

你还沿用几十、上百年前清朝的思想,在新的变化来临时托辞「老人说过」、「之前是这样的」来给自己做辩护,我只能说你把你的聪明用错了地方。

人力资源带来的工具化

几年前,我的一位老板,他给我说过一句话

人力资源,把人才给资源化,本身就磨灭了人才自身的闪光点,成了公司的耗材。

你觉得,你努力地工作,最终是让谁变得更加富有?

网上有个段子打趣说:领导给下属安排年度工作时讲讲,今年咱们加班努力工作,在年底给争取老板换一辆保时捷。

老板会把胡萝卜就在你眼前,让你觉得翘翘脚就能吃到,大棒在后面你会觉得只要停下就不会有好果子吃,所以你会看到职场里面老板和股东永远比打工人舒服的多。

互联网行业对人力的使用效率要求极高,因为机会的场景的窗口期转瞬即逝。在这种宏观行业的背景之下,做为从业者的个体,就不得不忍受高密度加班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问题。

有句话我忘记出自哪里,说 

工人付出最大努力以免于被解雇,而雇主提供最低工资以防止工人辞职

公司对员工来说是事业发展的空间,而员工对公司来说就是实现营收目标的工具。

独立开发能带来什么

并非独立开发就一定能赚到钱。

独立开发根开店的逻辑一样,开店是在合适的位置,给能提供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提供需要的服务。比如说,你在一个刚交房的小区门口,开一家五金店,比开一家蛋糕店要好很多。

所有的事情都是靠时间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,你不可能仅凭借技术,就能开发出一款市场需要的产品。很多聪明人之所以会陷入到失业和贫穷里面,就是因为他们只专心于做好产品写好代码,但对商业逻辑一无所知。

你需要花几年时间投入很多成本来找到手感,这个过程中你会发布很多个产品,积累起用户群,发现自己的利基市场,构建起你自己的影响力。

然而,这跟学校和公司对人的要求出现了矛盾。

学校和公司要求我们专业化,开始独立开发后不仅需要你写好代码做好产品,同时要去搞运营、市场、销售和会计,你需要去市场上给你的产品站台叫卖,还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和营收投资,以及下个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用户期望管理。

你自己成为了一家公司,成为了有能力直接面向市场对冲风险的超级个体。

你有开发产品的资本

之前的文章中我有讲到,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,你的生产资料不再来自于企业和组织,你的生产资料就是你自己的知识,学习就是在不断的叠加你的生产资料。

传统的公司的生产资料往往是固定资产,比如:车辆、场地、账目文件、流水线、知识产权等等,公司利用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雇佣工作人员,把资产的价值放大,转变成产品卖出去。雇员在其中对产品和知识并没有真正的所有权。

而在互联网,特别是从业者就发现了,逻辑可以不是这样的。

技术是没有门槛就可以学到的,市场需求的判断力是可以培养的,上线一个网站是不需要验证身份的,开发产品是不需要坐在办公室的,知识产权也可以是自己的。

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商业逻辑,你可以直接面向市场获取用户,赚取收益。

开发的成本低到你想象不到

我曾经会习惯把人分为「会自己学习的人」和「没有学习能力的人」,在读了纳瓦尔宝典后,我学习了纳瓦尔的思路,把人分为两类「会使用杠杆的人」 和「不会使用杠杆的人」 。

而当下,你想做一款产品,杠杆多到你根本用不完,

很多时候你会烦心于重复造轮子的工作,即使自己的产品,在做一些重复而又费时间的工作事项,比如用户账户、登录注册、文件系统等等,可能跟之前的产品有所差异,但总体逻辑丝毫不差。

而你作为开发者,厘清好了关系,再去重复编写代码,就让你非常厌烦,因为做一款产品 80% 的代码都是业务操作,闭着眼都能写出来,而这恰好就是浪费最多时间的工作。

AI 填补了这个场景下的生产力问题,就好比你有一群专业、聪明而且不用付费的助手,他们精通于所有的领域,他们会时刻在线听你差遣。只要你能把你的需求描述清楚,他们就是你的员工,就是你实现目标的工具。

另外,你不需要每个方面都需要自己研究学习,你要做的是获取用户。在遇到自己不会的领域时, 购买别人提供的服务也是一种杠杆,能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全部在自己的业务上。

让产品夜以继日地给你工作

当一套商业架构建立起来之后,不过多地干预,就能自己运行的非常完美,但前提条件是你的产品真正提供了价值。

这套运行机制会持续地给你带来收益,即便是你早已停止了投入。

Grabox 是我做的第一个独立开发应用,其实我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做上线,后面最多有些修修补补,中间有一次 SSL 证书过期了邮箱被不少用户轰炸之后,我设置了定时任务更新证书,就没有了其他的维护工作。但这几年里我能不断地收到用户给我的打赏和鼓励邮件,甚至在不少软件推荐里面成了装机必备工具。

你要知道,产品到了互联网上,电脑和网络是不需要休息的,只要有人看到了你产品内容,就有概率去尝试使用,如果你设置了付费系统,只要用户满意就会有概率给你付费,就会产生你的「睡后收入」,你的收入不再依赖于上班的8小时时间。

结语

工作的目的是更自由的生活,而不是在天天的上班中寻找快乐。而我们国内大多数人似乎把上班当成活着的意义,考公、考编等为了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内卷得极为严重,而很少人会去考虑如何通过工作快速积累财富,实现自由。

《富爸爸穷爸爸》有段话,在遇到选择时,都会提醒我

独立开发的100个思考中引用的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段落内容

我写「100个思考」专栏,从0开始写一个公众号,我也知道不会太容易,我制定100篇的意图就是用数量来碰概率,我只写1篇内容能被平台推荐的概率,肯定要小于100篇。100篇写完后,我会有100个产品分别不断的去跟平台算法博弈。

你也是时候想想,自己手上的知识,能不能服务于市场,摆脱笼子里小仓鼠的命运了。

延伸阅读

重新认识独立开发这件事儿

独立开发的捷径是没有捷径

把一份时间,卖出去多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