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 你真的没有选择的机会了吗?


讲一个曾经改变过我命运的故事。

我曾经认为付出了努力,就一定会有回报,没有回报还是因为努力还不够,这是念小学时老师教我的。

我奶奶年轻时曾经是当时县里名列前茅的高中生,因为当时没有开放高考的原因没有机会读大学,成了她一生的遗憾。我奶奶便在我小时候就给我讲「吃得苦中苦,放为人上人」的道理,让我接纳生活给予的东西,并通过努力获得更靠前的名次。

这个信念我相信了十多年之后,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崩塌了。

我跟一个从小玩大的朋友一起从小县城去大城市读大学,我在郊区的一所学校,他的学校在市区附近,我们相隔并不太远,放假我们经常一起回到小县城,周末的时候也经常一起玩。

但我每次去找他玩的时候,发现我都要在他学校里等一会他才从图书馆出来。当时我们都还是大一,刚刚从县城高中窒息的环境中解放出来,在当时我的印象里玩游戏才应该是该做的事情。我就一直问他,为什么还这么努力,是为了要出去做志愿者或者实习吗。

他一开始就是搪塞过去,似乎不愿意说。最后在临近大一结束还有两三个月的时候,我印象非常深刻,是春天的一个傍晚,我俩就在他学校的湖边小公园散步,他给我讲了他朴素的梦想。

我们从小就一起玩小霸王,后来家里有了电脑就用电脑玩游戏,他说,自从接触了游戏,就梦想能参与做一款厉害的游戏,高考的时候因为不够计算机专业的分数,就听了家里请人选择的机电专业,但上学后发现跟自己想象中的大学完全不一样,听说大一结束时学院成绩的前三名可以申请转学院,为什么有的人能考前三名,我就不行,我一定要去计算机学院。

我只记得当时我的心脏在狂跳,从内心底部发出了一种从未感受过的奇怪感觉,但很舒服。周围的夕阳、晚风、球场的少年、赶着去图书馆学生、湖里在准备端午赛龙舟的社团、路上疾驰过的汽车 … 这些感觉都消失了,我虽然跟他在一起走着,但我心里就一直在重复「为什么有的人能考前三名,我就不行」,伴随着刚刚出现的感受,思绪变得很复杂,有一种这句话砸醒的感觉。后来我是怎么跟他道别的已经记不清了,但这件事情深深刻在了我脑子里,不敢忘掉。

此后我们碰面的次数屈指可数,是因为我也选择了除了玩的另一种可能。

原来,我可以选择不要生活给我的东西,我也可以追求我想要的,我的未来随着我的选择真的会有无数种可能,朝着自己的选择努力,热血也不过如此吧。

后来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计算机学院,现在在一家很游戏公司里面做游戏引擎工程师,我们每年过年都还会找个大年初二初三一起吃饭,即便饭桌上已经不再只有我们两个人,但从他的语气和神态上,还是能看到当时说「为什么有的人能考前三名,我就不行」的他。

本来我读大学毫无目的,是因为别人都读我也选择读,在不了解成年人痛苦的时候,以为只有努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。然而努力是有上限的,上限就是在生活给予的一切事情,根本上都是在受他人控制,自己再怎么努力都跳不出做一个「工具」的性质。但当我有了选择,或者我努力的目标是抓到生活不曾给予我的东西的时候,我就不再是系统里的消耗品,因为我知道,在这个系统里面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。

毕业后我也经历了几年的目标混乱的时间,找不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。回学校的深造给我带来了更加深入的思考。在这段时间里,愈发清晰地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
时代的环境创造了全新的供需关系,生产资料、生产关系在朝着知识生产力发展,未来一定是知识主宰一切。这里的知识泛指一切应用到真实世界中所带来的反馈,结合了做事的手感、抽象的理论、具体的方法以及实践时所带来的效果。

「一个人也是一支队伍」这句老话话,放在今天就是知识创造力所造就的事实。

我很庆幸自己学了编程,塑造了我的逻辑思维和选择做独立开发的能力,MBA 阶段给我带来了能够多视角看待问题的知识。当程序员们还在卷技术、卷加班、卷算法的时候,我就可以切换视角,自己来做一款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来给自己赚取影响力,开始尝试摆脱对公司的完全依赖。

不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,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。

就如同朋友的那句话,我坚信自己的选择,即便是我在坐上被告席的时候、饭桌上被人冷眼嗤之以鼻的时候、看到身边人晋升到高级官员的时候,以及在那些黯淡无光的日子里面。我深刻的知道,第一,任何时候我都可以选择,从来不存在绝境,我要做的只有在选择后无条件、不计代价地相信;第二,我支付的这些成本还不足带来复利效应,但我已经看见了。

现在回头看,如果当时我朋友一直缄口没给我讲,说不定我还停在通过努力来换取生活的人生里面,会跟小学老师讲的那样,认为努力是成本,付出的成本决定了我的价值、决定了我应该获得的地位。幸好,我摆脱了这种现在看来十分愚蠢的思维,因为成本从来不是决定价值的因素,从来不是。决定价值的唯一充分必要条件,是给别人提供了价值,自己越稀缺所能提供的价值才会越高。

延伸阅读

时间不仅是朋友,还可以是「杠杆」

为什么说,一定要做一款独立产品

把一份时间,卖出去多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