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 有没有可能,挖掘需求的方法是错误的


所有的产品经理都知道,研发产品是依赖于分析用户需求为前提的。

所以在做项目的时候,立项的前置条件一定是找到了用户有需求而尚未满足的空白领域,然后再投入资源在这个需求点猛打。

这是行业的基本常识,大部分产品都是按照这个逻辑迭代出来的。

发现用户需求 -> 产品功能 -> 用户产生粘性进而提出新的需求 -> 产品继续迭代

接下来就是所有产品经理很头疼的事情:被需求牵着鼻子走,不用多久,产品的数据线索就会非常杂乱。

既然是解决起来太麻烦,有没有可能,是需求本身就是错误的?或者说,需求导向这个前提本身就有问题?

我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中,发现所有团队都会使用一个相同的工具,就是复盘。大家都喜欢从结论出发,去寻找过程中的问题。

产品经理对于「场景」这个词应该不陌生,场景意味着社会关系、责任范围、所处社会群体、时空定位、事情的参与者等外在的条件,对用户行为决策的影响。

也就是说,复盘是站在终局的场景中,寻找初始场景中的问题,在这个意义上,与「刻舟求剑」的寓言故事极为相似。

从结果出发,很容易就能发现过程中决策的错误。就好比如果我能穿梭回九十年代,我必然是知道在北上广买房能给我带来巨大的财富,然而当时身处九十年代的我,是不会意识到未来的社会变迁。

在初始的场景中,未来是不确定性的,在摸索前行、面临无数个选择的时候,每个选择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。当前所看到的结果只是过程中无数个结果中的其中一个,是无数的、复杂的因造就的当前的果

商学院所传递的知识更是从案例的结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,具有很强的局限性。

用户的需求也类似,把大量的需求集中起来,过滤、筛选、抽象后所构建起静态的需求模型,本身就很主观地修剪掉了大量的可能性,很难通过单一模型推导出一千个用户在同一场景下的集体行为

再回归到第一性原理,做产品的目的是什么。

独立开发者在上述问题的语境中,相比分工明确的团队来说就存在巨大的优势。因为独立开发的目标是做一件自己觉得有趣、有成就的事情,借助于产品向外发射信号信号,吸引志同道合的伙伴。受限于有限的资源,就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投入到低效率的需求分析、用户运营里面。做自己想做的东西,而不是去做别人可能需要的东西

也就不存在受困于外部需求的泥淖中。

张小龙在谈及需求的时候也持有相同的观点:

25 有没有可能,挖掘需求的方法是错误的插图

当开始出现做事情很拧巴的时候,就该回头想想,让自己拧巴的原因,是不是把自己的价值附庸在了他人的需求之上。

延伸阅读

在独立开发里,你是属于「放羊者」还是「砍柴者」

与其关注技术栈,不如先想想「知识栈

用户的两种需

微信后背的产品观》张小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