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天,她说现在打开boss直聘app就会打怵。
我也有类似的感受,boss直聘的另一边似乎有着各种各样的未来,但就在打开看到招聘信息的那一刻,曾经职场经历中负面的情绪瞬间涌来。闪回的情绪让我陷入到一种接近于崩溃之中,我会在手机屏幕前颤抖,会看到工作职责不由自主地产生厌恶,会去幻想新的公司里可能给我带来的创伤。
职场中天然存在着各种安静的暴力,存在于需求上下游之间,也存在于权力的不平等的级别之上。公司通过劳动合同可以合法得给员工制造负面情绪,领导们也借此把责任撇到无关的人身上。面对职场中无声的暴力,若要反抗,就会被指责无能,会被当做太情绪化不够成熟的表现,施暴者可以逃避责任把原本不属于受害者的伤害叠加给受害者,好像施暴者才是才是最终的受害人。
暴力所以直接导致的就是职场中的PTSD,不会被看见,也难以察觉,会在每一次的创伤里面叠加。你会对于工作内容和同事话语过度敏感,会对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,会对工作内容感到极度的不适,甚至听到手机消息提示音都会有摔碎手机的冲动。
大多数人的职场发展是线性的,但对于产生了PTSD的人来说,职场的发展是循环的,他们在受过创伤的地方再次受伤,在变得脆弱的时候更加脆弱。
但旁观者永远在吃人血馒头。
本周推荐的一些信息源
播客
“这个工作鼓励你做自己”这句话太戳了,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都在掩埋自己,忘掉自己。
如果擅长吃苦,就一直会有苦吃;那如果擅长加班,就一直有班加😂
不一定是班儿了,就再找一个养活自己的东西,然后自己也能愿意做的。
我一直觉得财富自由就是挺是一个伪命题的。我没有看过任何一个财富 …
自由的人停下来是吗?我觉得创作是我一生都想坚持的事儿,我觉得他是你无法停止和自己和别人对话这件事儿,你就无法停止创作。除非有一天你也跟自己也没有的话聊了,那你就可以停。
🔗 对话付鹏:普通人如何有效捕捉属于自己的机会,让自己不用卷生卷死也能赚到钱?
你必须从生意的角度来讲,你自己得成为那个信息差,才能控制你的这一个竞争环境。
前段时间我不是访了一个名师,后来那期播客被喷的很惨。但是我觉得就是因为什么?因为学生他本质上都是同态竞争的,就是有同样的试卷,同样的标准答案让大家做。所以大家自然而然会觉得说,我之所以走到今天,是因为我卷子了,我卷入了我的小学同学进了初中,我卷入了我所有的应届生,我进了大公司。所以同态竞争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规则的一种模式。
文章
对机器人也是,友善或是粗鲁,它不一定受伤,但我若由此心生戾气,伤的可是自己。
🔗 阅读空气
参与社会分工的第一天起,我们即是他人的工具,我们也把他人当工具。屏幕里的客服算是工具人的进化形态:核心功能被剥离出来,以光速瞬移,参与跨国交换。剩下那团属于人性的血肉,若无商业价值,用它作何?
我们循环往复,从使用工具到使用工具人,又将工具人切割为「工具 | 人」,到现在科技跟上来了,工具再次替代人。技术对人的解放,几个世纪前的憧憬,后来人们发现,解没解放不知道,人性倒是被技术给抛弃了。
不要把读书当成习惯,不要把阅读当成寻找答案与成长的唯一方式。
在一个快速流变的世界里,知识本身理应是速朽的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时间雨的作品,要么非常宏观(比如哲学与物理),要么非常微观(比如积极心理学和烹饪),而夹在此二者之间的部分,都在以月为单位更新。
在一个动态的中观世界里遇到的事情,去书籍的静态世界里寻找解释,多少是有点缘木求鱼。
这是一个平均年龄四十岁的环境,老一辈人喜欢给人做“苦难教育”,企业的公众号推文里经常写,“夫妻两人加班到深夜,无暇顾及孩子”,他们将这些当作值得歌颂的正面典型。
久期并没有将自己的园丁梦付诸实践。她现在仍在原来的公司,没有辞职。她逐渐“调整过来了”,接受了“没有必要在工作里寻找意义和价值”。
“别紧张,你肯定能行。”这句话特别毒,潜台词是,给我拿个第一回来。“其实第三名也不错”,潜台词是怎么就拿个这样的成绩啊?
我们总是被鼓励被强迫去做最好的那个,这个国家只允许孩子的梦想是航天员不是能机场地勤,只能被允许考第一名的小孩拿小红花,成绩差的小朋友要被请家长。
这些痛苦和分裂被无穷尽合理化,梅花香自苦寒来,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,仿佛现在的一切不愉快最后都会换来好的结果,但实际这两件事不互为因果。
让人紧张的还有另一个原因,就是对错误的低容忍。犯错总是不应该的,犯错要被惩罚,犯错就要否定过往的努力。小时候为了不被惩罚,就撒谎去掩饰错误,结果谎言被拆穿就得到了罪上加罪的惩罚。
本期结束,你也可以到我的博客「icebeer」或者订阅我的公众号「知墨」阅读更多内容。
祝你下周能有个好的心情,顺颂时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