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03 最狂妄的想法就是试图改变别人


👋见信好,断了两周,没啥别的原因就是太忙了,因为周报的优先级较低,所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,就先去处理优先级高的事情。

🤔️ 一些思考

之前我做事比较讲求逻辑,至少要保持做事的前后一致。在团队和个人的人际管理系里面,我都是那个向外输出个人态度的人,希望别人也能跟我一样做事讲求逻辑性。

事与愿违,我所输出态度所影响的人少之又少,他们或许是跟我交流做事的时候注意一下,或许是对我的话充耳不闻,这让我们在交流中产生了巨大的成本。

或许是我喜欢写代码,又喜欢研究逻辑学,所以这两个学科与我的兴趣塑造了我的思维,如果前后不一致,或者出现了明显的逻辑错误,我会很敏感。但在别人看来却不是这样。

我见过的不少人,都是做事得过且过,不去关心事情之间的关联性,忙于应付各种工作,最过分的是对他人非常苛刻,对自己又非常地纵容。比如说他会要求别人把代码和文档写得事无巨细,对自己又是能看懂就行。

我会对这种人感到十分的厌恶,因为我判断一个人的方法,是看他说的和做的是否具有一致性,如果大多数时候都不一致,从知行合一角度来看,这个人就很虚伪,不值得继续交往。

一个朋友这周给了我一句话,她说,如果对这个人做事前后不一致,再无法选择队友的时候,就不必纠结于跟他理论,因为他内在是自洽的。我也是听了这句话之后,才感受到改变别人的想法,是非常的狂妄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,他所消费的每一分钟,都是他当前状态的内在结构。他天天沉溺于奶头乐,你让他别去相信短视频要看有没有论文支撑,他会觉得你是傻子,你再与傻子争辩,那就会把自己也拉到跟傻子一样的层面。

任何人,包括伴侣、父母、朋友、同事,都不值得花时间改变他们,是背景和环境塑造了人,不是几句话几件事就能轻易改变的。

🧭 网络阅读

01

基础的会计知识能给日常生活消费提供很有利的思考方式,早年间我在读MBA的时候也很痛苦地学过会计知识,学会之后再去看公司报表就会非常简单。

借贷记账法作为会计的基础工具,这篇文章很详细地介绍了使用方法,推荐学习。

一个故事搞懂,借贷记账

02

大环境经济不景气,如果你有生存的资源,影响并不会很大。影响最大的是,生存的资源单一依赖于工资,一旦雇主出现财务问题,就会面临生存上的压力。

程序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因为他们的生产资料不依赖于公司提供,生产关系、生产链条仅靠自己一个人就可以。因此,他们是最后可能形成超级个体的群体。

不上班的第五年,程序员的B计划——独立产品

03

性价比指什么?性能是固定的,然后追求极致价格,这叫性价比,这种路径很容易被同行赶上。

价性比是敢于定价,我定价之后把相应的性能、功能、价值、质量做到极致。就算同行追上了我的价格,但是我在性能上不断完善,可以碾压对方。

卫哲:赚钱模式,彻底变了!

04

我还记得之前在大阪看到的公寓建筑,虽然面积不大但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五脏俱全什么都能收纳进去。去年读过一本书吉井忍《东京八平米》,八平米就足够一个人的生活。

国内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时期,这段时间里面会很痛,也存在很多机会。当然,如果是独立开发、自由职业,在现在日元贬值的国际局势下,赴日买房生活,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。

他们卖了上海婚房,去日本买了一栋楼 | 100个不上班的人

05

很多人应该都看到了 memocard 更新了,这篇文章是五一期间以邮件的形式发给我的,有很强的可参考性,读后有了 memocard 迭代的想法。

弥散渐变是什么?

06

今年以来,越来越多的人呈现出了一种不那么想去上班的状态。不管是主观上不想上班,还是被动不能上班,大家想到第一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媒体。理论上,当下 AI 技术的发展对大家做自媒体是一种利好。但我在现实生活中收到的反馈,几乎都是,很难,把自媒体当副业很难,当主业难上加难。

到底今时今日做自媒体还有没有机会,如果做,应该选择哪个平台,选择什么赛道,以及我们该怎么看待做自媒体这件事?

打工人的尽头是做自媒体?如果你听完这期还想做,那就去吧

07

没必要把这种主观的情绪带到工作,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想法是不是也是工作异化人的一个表现,我主动把工作中的自己异化了,我们在工作中拥有自己的情感,自己的部分究竟是不是专业的?如果按照西方的来看,工作也是一种生活,欢迎所有人在工作中保持自我,可是为什么同时又有那么多人强调不要把自己带到工作中来?生活是生活,工作是工作,他们是不一样的。但是如果专业等于不允许自我存在的话,那我们和机器,和一个个可被替换的零部件又有什么区别?

四月简报:除了战火,还有生活

另外本周独立开发的100个思考专栏,更新了一篇内容,欢迎阅读。

本期结束。

祝你有个好的心情,顺颂时祺。